“谈了等于白谈,苹果公司仍然在‘忽悠’人们。”11月15日上午,在苹果和5家民间环保组织争论3小时之后,环友科技负责人李力失望地走出北京国贸大厦苹果(中国)办公地。纵然经历了一年多的争锋,苹果公司在舆论重压下开始正视供应商污染问题,但是其若即若离的态度,却让民间环保组织不满。
苹果拒绝透露供应商名单
参加会议的自然之友总干事李波向《IT时报》记者透露,15日的会议中,参与这次洽谈的包括苹果总部负责供应链的2名代表,3名中国区代表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问自然求知社,自然之友,环友科技等民间环保组织的负责人。南京绿石因地处南京市,所以采用电话旁听的方式参与会谈。据悉,对于15日的洽谈,环保组织曾经要求媒体介入,但是遭到苹果方面拒绝。苹果方面还希望环保组织不要向媒体透露苹果参会人员的职务和名字。
李波说,在会谈中,苹果方面表示,已经通过第三方独立公司去审核自己的15家供应链企业,并发现一系列问题,如部分供应商缺乏对环境的评价,废水排放种类超标,废水排放能力超过其自身处理能力,废弃物归类管理混乱等等,并要求这些供应商递交整改报告。但是,对于这些违规企业的名字,以及具体的整改方案和整改时间,苹果依然守口如瓶,即便是这份第三方审核报告,几位环保组织的负责人也没见着。
“苹果公司口口声声称供应商是他们的商业机密,要通过自己的方法去进行监管供应链,而究竟怎么监管?怎么整改?为什么不愿意对社会披露?我们要求看一看那份第三方审核报告,他们不同意,还希望我们保持‘低调’,不要总是在媒体那边闹得沸沸扬扬。”环友科技负责人李力认为,苹果方面仍在回避问题,在部分供应商的污染事实已经认定的情况下,苹果理应公开调查报告,让社会一起来监督。
“保守供应链秘密似乎是他们的处事习惯,但我不认为任何违规记录和整改方案是商业秘密。”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根据苹果所披露的这些供应商问题,我们怀疑苹果是否有能力凭一己之力去处理好这些问题。苹果代表也承认,由于供应链过于复杂,他们仍然无法完全避免其在中国关联工厂的悲剧再次发生。“我们从善意的角度认为,苹果想要以一己之力赢得‘猫捉老鼠’的战役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他们有这样的诚意,应当将一些信息进行公开披露,由公众一起推动供应商去整改。”
环保人士称苹果避重就轻
日前,马军在美国和苹果总部人士会谈时,苹果的态度还算积极。他们愿意去深查供应链的问题,扩展管理方面的透明度,提高供应链审核标准,把相关的污染情况纳入未来签订合约的标准。马军说,“当时双方还就如何去推动供应链管理,做了一个详细的梳理。”
然而,在15日的会议上,苹果公司的相关人员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却避重就轻、闪烁其词。李力告诉《IT时报》记者,针对苏州联建公司使用正己烷一事,苹果方面称曾经督促联建设置通风设备,但联建公司最终未能执行,所以导致员工中毒事件,这几乎把责任一股脑儿推到供应商身上。
南京绿石负责人李春华向《IT时报》记者透露,在会议中,苹果方面花费大量时间反复讲述他们对于员工的人性化措施、谈到他们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劳工问题等等。“但是谈到怎么管理供应商、培训供应商、提高供应商的环保意识,他们却闪烁其词,强调‘只做不说’。”
李立也向记者透露,一年多来环保组织多次尝试与苹果沟通,均遭到“闭门羹”,在会上苹果公司人员竟然以“邮箱地址有问题”、“老外不懂汉语”作为搪塞。
未来前景“道阻且长”
苹果从一开始的回避和拒绝,到如今愿意坐下来谈话,几名环保组织负责人均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是未来的路仍然漫长。
马军表示,“我们希望他们能从被动走向主动,与社会环保组织和公众有一个积极的互动和回应,不要闭门造车,关起门来内部审核。我们看到,西门子、沃达丰、飞利浦等公司都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但苹果与这些企业相比显然有很大差距。我们希望以这次会谈为契机,能进一步加强环保组织和苹果公司的沟通,定期或不定期面对面交流。”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研究院冯永峰建议,苹果要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加强和环保部门的互动。此外,苹果还应该在IT行业内做一些环境优化的推进。
环保组织表示,未来一年,他们还将继续关注苹果公司供应商改进情况和供应链管理情况,继续调查其他IT行业的环境表现,促进整个IT行业的环境改良,推动更多IT品牌对其供应链进行更加精细和严格的环境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