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0年5月22日,日本的南梦宫株式会社(NAMCO)首次在街机平台发布了《吃豆人》。不久之后,美国的Midway公司取得了北美地区的代理权。当时市面的游戏多以《太空侵略者》(Space Invaders》等射击游戏为主,《吃豆人》如同清爽舒适的凉风,很快赢得了包括女性和儿童在内各个层次的玩家的喜爱。从此《吃豆人》一发而不可收拾,销售额屡创新高,周边产品层出不穷。Midway的副总裁得意的宣称:“我们拥有80年代的米老鼠!”
(《吃豆人》的街机)
2)吃豆人的造型从吃掉一角的披萨演化而来,不过制作人岩谷徹在1986年接受采访时表示,日语的“口”字也是他的灵感来源——这又是一个通过游戏输出本国文化的典型特例,尽管日语的书写系统来自汉语。
(吃豆人系列的最新游戏:《吃豆人披萨店》(Pac-Man Pizza Parlor))
3)Pac-Man最早的艺名叫Pakkuman,源于“パクパク食べる”的发音paku-paku taberu,paku-paku表示嘴巴一张一合的动作和声音,形象描绘了“我吃,故我在”的生活态度。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口味,Pakkuman被更名为Puckman。但是Puck和某不雅词汇仅有一字之差(你懂的),于是再作改动,便有了流芳百世的Pac-Man。
(小时候我叫Puckman)
04)《吃豆人》是易学难精的典型:控制吃豆人吃掉迷宫里面的所有豆子,同时尽可能躲避小鬼怪。一旦吃豆人吃掉能量药丸,它就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反过来欺负小鬼怪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迷宫的左右出口是相通的,灵活应用往往带来柳暗花明的奇效。
(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05)小鬼怪有各自的名字、昵称、性格和战术:红色的穷追猛打、粉色的动如脱兔、青色的羞羞答答、橙色的呆头呆脑。
(北美版本《吃豆人》正式出现了小鬼怪的称呼)
06)《吃豆人小姐》(Ms.Pac-Man)原本是某公司卖给Midway的山寨货,后来得到了NAMCO的承认,成为吃豆人的妻子。肆无忌惮的Midway还推出了《吃豆人二世》(Jr. Pac-Man)、《吃豆人宝宝》(Baby Pac-Man)、《吃豆人教授》(Professor Pac-Man)等等未授权作品,疯狂的榨取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