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不敢涨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氢媒,作者|刘尊
刚刚,小米9、和小米 9 SE发布。定价2999起,贯彻了雷军所谓“永远不放弃性价比”的言论。
具体而言,搭载高通骁龙855处理器,搭载三摄全焦段镜头:1200万人像,4800万像素主摄,1600万微距+超广角。支持夜间激光对焦、双频GPS,同时具有独立AI键。
价位方面,小米9的 6GB+128GB版本售价2999元,8GB+128GB版本售价3299元;小米9透明尊享版12GB+256GB售价3999元;小米9 SE的 6GB+64GB版本售价1999元,6GB+128GB版本售价2299元。
2999起的价格其实并不算高。然而有意思的是,两天前雷军还在微博上放话“期待我们卖特别便宜,完全做不到”。彼时不少人预测米9将卖3500以上。
在氢媒财经看来,以性价比起家的小米,越来越对性价比有瘾。
深入到供应链中来解读,氢媒财经发现,小米坚持性价比,更多的是无奈之举。
供应链才是小米的命门未来手机行业的出货量更加依赖于产品创新(而非品牌或渠道)。而产品创新则依赖于企业在研发投入和供应链上的整体实力。
众所周知,小米在研发投入上的支出向来不高。2015-2017年,小米集团分别投入的研发经费分别为15.12亿、21.04亿和31.51亿。
这三个数字别说比不上华为、百度等技术投入大户,甚至不及京东、美的这样的企业。
关于研发投入,另一个问题是,随着品牌和产品冲击中高端,小米是否在未来大幅加大研发投入?
在氢媒财经看来,对于以战略定位能力、营销能力、执行能力(而非研发能力)起家的小米而言,这种可能性在短期内也几乎是0。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上市后的小米需要考虑企业利润、市值管理等因素(尤其是后者小米一直做得较差)。里昂证券去年11月曾将小米目标价从22.3港元大幅下调至19.5港元,理由之一就是担忧“持续的高额研发投入会拖累小米财务表现”。
可见,小米无法在短期内撕掉“研发投入低”的标签了。
那么,另一影响小米的关键因素——供应链能力,就显得及其重要了。
供应商“翻身做主人”放眼整个手机产业内部的十几年演化史,在高度开放和市场化的手机产业链中很重要的一个趋势是,手机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都趋于集中。例如在手机屏幕方面,2017年前五大面板供货商的市场集中度约61%,2018年前五大面板供货商的市场集中度提升到65%,增加了4个百分点(群智咨询数据)。
想一想,是不是手机发布会每提到屏幕就是三星、京东方、JDI?提到芯片就是骁龙、麒麟、联发科?提到摄像头就是索尼?
供应链集中化的趋势甚至寡头垄断,直接导致手机厂商对于芯片、内存、OLED等核心部件的议价能力趋弱。
让我们回到小米。从财报显示,小米2017年前五大供应商占42%总成本,第一大供应商(高通)占比14.3%,且呈上升趋势。
其实,近三年手机的主要零部件中,除锂电池外,价格大多没有显著下降,不少甚至还有涨价。比如日产的陶瓷电容器在2018年6月宣布涨价,涨幅最高达30%。一般来说,一部智能手机会用到100-200个甚至更多的陶瓷电容器,最多能使用1000个。
元器件涨价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刚刚提到的手机供应链寡头垄断格局,另一方面则是手机产品的高端化趋势。
米9若大幅涨价则出货量堪忧
众所周知,出货量越大,手机厂商对于供应链的议价能力越强,拿到的折扣越多。一个极端的反例是锤子。罗永浩曾在节目上自称,由于其所需的订单量小,锤子手机曾一度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断货。
而“疯狂堆高级料”、“要我们卖特别便宜,做不到”的米9,卖到了的价格。它在前期供应链上各玩家的博弈必然艰辛且弱势。
得出“米9若大幅涨价则出货量堪忧”这一推论并不难,原因也不难理解:
①国内出货量大跌。ID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在国内市场出货量为1030万台,较去年同期1590万台下跌35%,市场份额由13.9%下滑至10.3%。
②米粉活跃度下降。米粉一度是小米手机国内出货量的主力军,然而从数据来看,“粉转路”的米粉不在少数。艾瑞数据显示,小米社区APP的月独立设备数从2018年1月的5万降低至12月的2万,跌去一大半。要知道小米社区是官方论坛、是米粉的大本营。
③5G来临前夜整体换机欲望较低。我们知道2013-2014年进入智能机和4G换机时代,智能手机产量增速达到了10-30%,而5G时代必然将引发新一波换机潮。但在那之前的今天,用户整体的换机欲望仍比较低迷。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中国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3404.8万部,同比下降12.8%,环比下降4.6%。
小结一下以上逻辑:在供应链集中化的趋势中,小米所谓的“死磕性价比”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于“离不开性价比所带来的出货量,以及供应链议价能力”。
大幅涨价或让小米陷入以下的恶性循环:手机涨价→出货量降低→供应链溢价能力降低→元器件涨价→手机进一步涨价→出货量进一步降低......
换而言之,小米一定程度上是“不得不追求性价比”。
小米不敢涨价。
供应链或成小米最大掣肘为什么小米的手机涨价就会陷入如此恶性循环呢?OV、华为、荣耀怎么不会?还是要回到供应链能力这一点上。
横向对比OV和华为,不难发现小米的供应链能力较为羸弱。氢媒财经曾在《研究了华米OV的供应链管理,我们发现了这些》一文中对比了三方各自的供应链特色:
OV:近年来强调主动出击,投入资源促进上游元器件的成熟,进而占取先机,打时间差。具体的方式是在涉及手机创新的关键领域提前布局,把技术跟踪、合作的周期提前到18个月。例如,为vivo提供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汇顶科技,此前就让vivo X20 Plus成为了首台屏下指纹手机,其搭载的第一代指纹技术,是vivo与汇顶联合研发的。
华为:从最初的程序化、规范化,再到如今的数据化、智能化,是华为供应链融合创新的一大特色。将过去分散、割裂、独立运作的分散供应链模式,提升到以计划引领,采购、生产、物流、销售模块的相互协作的、有体系、规范化的供应链管理。说白了就是整合供应链各环节,并用智能手段加以规范化。
相比而言,小米的供应链管理是最没特色、最没“相对优势”的。
2014年左右的小米,最先采用缩短供应链的方式,依靠专业的代工厂为其代工,减少中间代理商和流转环节,直接对接生产商与用户。应了那句广告语——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如果说苹果凭借自身IOS系统圈起一个完整的生态链,那么小米则是依靠互联网思维,以资金为纽带,在取得规模效应后绑定大批硬件供应商,进而形成成本优势狙击其它竞争对手。
然而,这种商业模式目前已经被“友商”完全吃透、模仿,并迅速普及到整个手机产业,因此也算不上什么特点了。
品牌进击中高端、产品提价、国内出货量大跌、市场需求冷淡、米粉活跃度降低......种种因素叠加,更加考验小米的供应链上能力。
尤其是若是大举进击走高端,导致未来出货量的进一步降低,将对小米的供应链能力造成巨大压力。
这就让小米的供应链管理不得不在短时间内往华为或者OV方向转型,或者独辟蹊径——这谈何容易。
总结预热时放话“期待我们卖特别便宜,完全做不到”,降低用户预期;发布后结果却是微幅涨价,予以用户惊喜。雷军不可谓套路不深。
然而微幅涨价、继续死磕性价比的背后,是供应链集中化的趋势以及小米在供应链能力上的弱势——不是不想涨,而是不敢涨。(本文首发钛媒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相关文章
- 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停止支持eSIM服务 运营商esim一号双终端最新进展消息!还会恢复吗?
- 华为新手机最新款2023即将新发布上市5G公认最好的折叠手机价格参数
- 抖音里的商城购物车怎么突然没有了?
- 苹果iPhone总销量公布:共卖出15亿台,卖得最好是哪一款?
- 华为首款5G折叠屏手机什么时候发布的 5G折叠屏手机详细配置参数处理器一览 手机笔记本双形态!
- 三星S10什么时候正式发布价格是多少钱?S10配置参数处理器屏幕外观详细分享 挖孔屏+顶尖屏幕,价格大部分人无法接受!
- 华为5G折叠屏手机什么时候在巴展发布价格是多少钱?5G折叠屏手机配置参数处理器详细分享
- 小米9和小米6很像,米9和米6的设计师是同一个人吗?似乎对米9的颜值多了一丝期待
- 2022年新低价荣耀Magic2乞丐版值得买入手吗?配置参数处理器怎么样
- 神舟RTX2060新品会在开学换新季迎来史上最低价吗?神舟RTX2060冰点价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