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游戏巴士

说好一起装X的,全特么你装了!又被坑了

发表于:2025-02-03 作者:巴士阿叔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2月03日,近几年随着手游市场的发展,投身其中的厂商也越来越多,竞争力也越来越大。为了让玩家能够关注并且选择自己的游戏,厂商们也是费尽了心思,用上了正面宣传、反面炒作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很多玩家也明明知道其实宣传的不过是一个噱头,但也不由自主地开始关心

  近几年随着手游市场的发展,投身其中的厂商也越来越多,竞争力也越来越大。为了让玩家能够关注并且选择自己的游戏,厂商们也是费尽了心思,用上了正面宣传、反面炒作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很多玩家也明明知道其实宣传的不过是一个噱头,但也不由自主地开始关心起游戏的发布、活动甚至充值福利,不知不觉就入了坑,最后才恍然醒悟:啊~又被这些名不副实的东西给骗了。

又被骗了~

  当然厂商们的这种宣传行为和心理完全可以理解,毕竟他们的游戏需要庞大的用户群支持,而吸引用户就只能靠一个个的“亮点”,有时候即使是故意标题党、封面党、话题党了也在所不惜。今天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这些年来引诱了万千玩家入坑的游戏“亮点”有哪些吧。

  1、IP效应


  知名 IP 主打人气,经典 IP 主打情怀,一般来说游戏只要有个 IP 加成,无论它是来自网络人气小说还是知名影视系列,都能得到固定粉丝群体的关注。所以我们在近几年的手游市场上可以见到许多 IP 作品,例如《火影忍者》、《古惑仔》、《仙剑客栈》、《花千骨》等。有了这些强大的 IP 加成,早期关注的玩家自然会多,但想要留住他们,不在内容上下点功夫,光打 IP 这张牌还是不够的。

  这里就有很多反面例子可以讲了,像是由 DeNA 、东映动画和完美世界打造的《圣斗士星矢》就是其中之一。明明《圣斗士星矢》风靡全球,在现今大热的日本动漫里也堪称经典,但偏偏选择走纯卡牌路线,连战斗都是几张卡牌相互碰撞,擦出点五毛特效的火花,你让冲着看“天马流星拳”的玩家怎么坚持下去?

说好的天马流星拳呢?

  不过它好歹也是正版授权,就是没改编好而已。市面上更多的游戏是由默默无闻的小厂商制作的,没有授权的他们也想沾光,就果断抢用了一系列知名 IP,只求吸引一时的人气和下载量,后续什么的完全不期待。许多玩家也就被这些山寨 IP 莫名忽悠入了深坑,其实也是挺冤的呢。

  2、CG效应


  一个新游要打响名气,先要做好宣传,给未上市的游戏制作一段酷炫屌炸天的 CG 预告就是最好的宣传方式,百试百灵。CG 预告就像电影大片的预告,有让人提前了解游戏内容、玩法和亮点的作用,一个好的 CG 会让初次接触的玩家做出:“哇塞,这游戏 CG 好赞!得赶紧下载来玩玩”的“不理智”行为……像是《魔兽世界》、《刺客信条》《最终幻想》等大作就很擅长做 CG 来引人入坑。

魔兽世界

刺客信条

最终幻想

  和 IP 的作用一样,CG 只是用来吸引玩家的手段,要留住玩家还是要靠内容的。有的游戏在 CG 里就曝光了玩法,被吸引进来的玩家留存率就比较高(毕竟是提前知道了玩法有了心理准备的),而有些厂商是明显对自家游戏的玩法不自信(大概又是哪里抄来的),把 CG 做得跟好莱坞大片一样,而内容则完全没有半毛钱关系。更有甚者将像素画风的游戏 CG 做成了 3D 高清,这差异是真以为玩家眼瞎了么?

  像是《天才大富翁》,开场动画做得跟热播动漫一样,好像埋了多深的剧情一样,结果嘞?不就是个纯大富翁游戏,说好的剧情、说好的阴谋呢?

  3、明星效应


  明星代言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宣传方式,利用他们的名气来做宣传不仅可以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还能拉拢一大批明星粉入坑。以前的游戏大多数用美女来做宣传,后来发现再漂亮的模特也比不上一个出名的艺人,所以近几年的游戏都在积极拉拢当红明星去为他们做代言。像范冰冰、Angelababy、陈乔恩等人就都代言了不止一款游戏,这些游戏公司能够砸得起钱请她们来助阵,自然也不会对游戏的成绩太过担心。

  有人说请得起一线明星代言的,肯定有做好游戏的资本。这个我们不能否定,但也不是一定,因为有很多公司就花重金请了大批明星代言,广告铺的漫天都是,但游戏的质量简直惨不忍睹。比如“打开电脑就是为了 XX 世界”、“你的 XX 你做主”等广告简直频繁到了洗脑的程度,但大部分尝试过的玩家都是累觉不爱。像陈妍希代言的《三剑豪》就把广告拍得挺好,而她本人也确实吸引到了无数男粉入游戏的坑。最后嘛,质量决定一切,大家都果断弃坑了。

  4、话题效应


  至于话题效应其实就是一个抓热门的宣传方式,就好比“优衣库”“神州专车”事件一出许多游戏厂商就跟着推出几个奇葩广告一样,无非是想借机炒作一下,增加一下游戏的关注度。尽管我们都知道这些宣传其实跟游戏内容完全没什么卵关系,但其宣传效果却是异常的好,一方面是总有些玩家会抱着那么丝丝期待想看游戏会给些什么福利,然后就糊里糊涂地入了坑;另一方面则是话题的搜索热度太高,关注人群多,一搜索就有了连锁反应,游戏广告也跟着上搜索热榜了。

  就好像前阵子叶良辰就被游戏厂商拉去代言了,据说接下来还有一系列的演出活动(嘴上说着不要影响人家的学业,一到赚钱的时候倒是挺老实的嘛);某个游戏公司也把几年前的“妈妈再打我一次”的梗拿出来翻做手游,然而节操都掉光了只剩山寨的气息。

  再强一点的要属使用“成人宣传”路线的公司了,他们不惧风言风语邀请了一大批岛国女优做代言,又是出席发布会活动又是推出各种粉丝福利,让宅男们想不入坑都难。管你社会风评好坏,我的游戏有人玩就行了。

  再聪明再老练的玩家,也有败给宣传效应的时候,有时候是因为好奇,有时候是因为抵挡不住诱惑,当然有时候也是被偶像的光环闪瞎了眼。游戏厂商们为了吸引玩家关注已经可以毫无节操地使出各种招式,如果玩家们不能擦亮双眼好好辨认,这坑还有得入呢。

   精彩继续,更多最新游戏动态请点击关注苹果园游戏资讯站>>>点击进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