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再等?小米真要5年后才上市吗?
“五年内不考虑IPO”,这是雷军从创立小米公司起就常讲常谈的话。可转眼间这五年期限就要到了,小米公司凭借以小米手机为代表的系列产品已经打下了自己的一片江山,公司的市值甚至达到350亿美元排行业内第5。雷军如果现在环顾四周,可以发现大家都已经上市,就差小米了。
可就在几天前,雷军在访谈中再次给出了“依然是五年之内不考虑IPO ”的回答。这就让人忍不住要问了,看到大家都上市赚得盆满钵满,小米就真的不考虑么,或者这是在放“烟幕弹”?要知道除开讲明不会上市的华为,行业内体量相当的公司就只有小米还在IPO的路口徘徊了。
小米真的短期内不会IPO么?我们不免想到京东在上市前几个月,刘强东还信誓旦旦地对数十家媒体说年内不会考虑IPO的事儿,可还不到半年他便食言了。被一些网友吐槽为“爱耍猴”的雷军,这回是不是也在玩故布疑阵的把戏呢,小内今天来把它剖析到底。
IPO真的有这么美吗
在阿里赴美缔造IPO神话之后,很多人对此是趋之若鹜,似乎认为IPO是无往不利的创富绝招,实现了公司大量募集资金的同时也让无数相关者因此身价倍增。可这一切真的有这么美吗?
IPO的好处在于能为公司带来新的直接融资渠道,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使公司对员工更有吸引力,增强公司的竞争优势等。一句话说来,就是在上市之后,企业能够快速获取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乃至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同样,IPO还有很多风险或者弊端是需要注意的:1.财务状况需要完全公开透明化;2.股权将被稀释,原控股人/方将减低控股权;3.股价的非理性异常波动可为企业运营带来负面影响,例如恐慌性抛售;4.上市的各种费用成本很高,这包括了如首次公开发行和入场交易的费用,还有支付给法律顾问、会计师的费用(无论成功与否均该费用需先期交付),甚至还可能因IPO诉讼而产生高额的投资者赔偿;5.因监管需要所公开的敏感商业信息可能被竞争对手获知。
将上面的内容总结一下,IPO需要一个企业结构足够成熟,并做好了相关准备,而且拥有稳定的盈利模式以承受股票市场的诸多风险。那么小米达到了这些要求吗?
小米为什么要再等
除开小米,在雷军系的成员里,目前有金山软件、欢聚时代、猎豹移动,迅雷还有新晋投资的凯力德这5家上市公司。以小米为核心的雷军系,甚至已被业界认为是最有可能抗衡BAT的第四股势力。可兄弟们都已经是上市公司了,小米为什么还必须再等5年?
我们先来看看雷军自己的解读,“到现在为止我做了25年企业,跟我相关的上市公司有四家。我觉得上市只是个阶段,本质上是要把公司做好,我觉得这是问题的本质。我没有把IPO锁定成目标,上市只是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个里程碑而已,我们肯定不能把里程碑看成终极目标。”显然,做好企业本身才是问题的关键,小米的IPO会是在自身发展成熟后的水到渠成。
“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是雷军当年的一则金句,在互联网世界里变化莫测的风向往往可以让那些“飞起来的猪”摔得粉身碎骨。摩托罗拉,黑莓,诺基亚,这些手机厂商无疑都是败于”风中“,现在高飞的小米同样无法免除跌落的风险。从最早的“铁人三项”到如今的“小米生态链”,小米一直都在试图找到新的风口。
在前几年高速爆炸式发展过后,小米近阶段似乎放慢了前进的步伐。目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逐步接近饱和,再加上魅族、锤子、一加还有“中华酷联”等厂商的背后追赶,小米手机的高性价比已经不再是什么优势。最新推出的小米4,便主打做工牌,硬件性能提高不大的同时也淡化过分强调性价比。小米手机的转型虽有些不得不为之,但也是未雨绸缪之举。因为长期低价售卖小米手机,哪怕是出货量足够大,但利润仍低,业绩报表也不会很好看,IPO将因此而受影响。若要提高利润率,便不能一味地低价走量追求极致性价比下去。
在软件方面,虽然小米依旧还是基于安卓在更新跌代着MIUI,传说中的小米OS还不见踪影,但MIUI倒也形成了一个生态。MIUI从2012年开始涉足的主题商店收费主题等相关业务,发展到现在应用商店、主题商店、游戏中心、在线音乐、在线阅读都已经开始为MIUI赚钱。最新数据显示,MIUI月营收超过了3000万。随着MIUI用户向亿级别走近,这块的潜力还大可挖掘。
小米还发力于智能家居,先后推出了小米盒子、路由器、电视等品。但占领“三块屏幕”以及客厅的计划目前进行得不大顺利,比如小米电视从一机难求变成了现在的“预约购买,按需生产”,小米自己似乎都感觉到这条路没那么好走了。其实小米一直在试图突破硬件公司的框架去构建自己的平台,而且目前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均是平台级别的巨头,雷军的野心自然是让小米往平台级公司看齐的。不论是为了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还是IPO的最大成功,这条布局之路小米还必需得走下去。最近小米连续不断地推出了智能血压计、智能插头、智能摄像头、智能灯、智能遥控中心等硬件产品,现在虽说还属于试水形式的小打小闹,但避免与BAT巨头们正面交锋选择下这些“闲棋冷子”也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除了手机-MIUI-智能家具硬件,小米生态链上还有更多的丰富内容。跨界O2O推出的小米生活,意图凭借MIUI的用户基数从美团、大众点评乃至58同城等身上瓜分到市场。此外,一直在小米商城上打造的小平品牌的周边,不断地在推出新的外设产品、服装、生活用品。看得出,小米是不甘心让自己的商城安静地做个数码产品商城的。上面的那些卫衣、衬衫、背包其实并不便宜,这说明小米开始在利用品牌的溢价效应来在更广的领域实现收益。
手机-MIUI-智能家居硬件-O2O-电商,这条小米生态链今后肯定将会有着更多内容。但目前的这条生态链还相当薄弱而不均衡:1.手机依旧还是比重最大的一块,小米还没有从低价走量和主打性价比中转型出来,能否向更上层次发展还属未知;2.MIUI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创收,但若以小米未来的野心去衡量,这还只是小打小闹。无法实现像苹果那样拥有完全自有的系统生态圈,这是MIUI的桎梏之所在;3.正如前面小米电视所反映的,智能家居这块还是个坑,小米除了更多的尝试新产品,还没有能填满它的实力,但这方面是极富潜力可以发掘的。若这条路子走出来了,所实现的将不仅仅是占领客厅这么简单,连接一切也完全有可能;4.几个大公司都没在O2O这方面做出太好成绩来,小米生活无非就是基于有胜于无的考量去玩玩票,影响力不大;5.按照现在小米商城的情况,估计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法摆脱手机商城的影子。除非雷军把凡客给完全收编了,倒可能制造一点惊喜。
所以说,直到去掉浓重的手机硬件公司的标签前,小米都不要去考虑IPO的问题,雷军想必深知这点所以才一再重申。5年之期,因此也就必须要存在,也不得不存在。雷军如果实现了构建小米生态链的梦想,未来的IPO甚至将可以是一场匹敌谷歌或者阿里IPO的狂欢。
那如果小米提前IPO呢
别急,话题还没结束。其实IPO的理由归结到一个字无非是钱,而小米其实还是缺钱的。近日,小米就已委托德意志银行、大摩还有小摩来牵头承办一项10亿美元三年期“子弹式贷款”。此次的“子弹式贷款”是指在到期日一次性还清,而不是每月/每季度分期还款。根据透露,贷款金额将用于一般企业用途,以及小米公司的日常营运。
简而言之,小米是选择以一次性借/还的方式拿到了10亿美元。但三年后一次性还清意味着小米届时需要拿出大笔的资金,而以IPO募资的方式偿还贷款将会是最佳选择。但如果届时小米真的IPO了,以目前的模式去上市前景不会太好。一直以来小米的硬件质量和制造水平一直令人诟病,难称入流,在目前竞争这么惨烈的情况下能继续保持多大的增长速度这是个问号。
在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产能方面,小米今年给出预计的出货量是惊人的6000万台。根据小米官方的数据,这是此前三年的总销量是40万 719万 1870万=2619万的总和之两倍还要多!短短三年的时间,小米在产能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无疑。而根据雷军的微博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达到了4400万台,看似实现目标有望。但是,今年的这些数据统计均来自雷军微博,非第三方机构提供,其中水分有多少值得怀疑。但还是这样走量的低价模式,产能哪怕到了极致,小米的盈利还是提高有限。
在硬件研发投入方面,小米和通信巨头华为相比就完全不在一个级别,华为去年总体研发经费是300亿,可小米去年全年的营收都才316亿。小米在硬件专利方面的积累,尤其是底层专利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在国际专利方面甚至几乎是零蛋。华为是凭借120多个国家的分公司和当地运营商强势关系来扎根海外市场的,小米三年内达到这样的水平完全没有可能。倘若这样就启动IPO,美国那边一定会有分析师质疑小米的硬件水平过低竞争力不足并且专利太弱,这无疑会影响IPO估值。试问高估值的IT公司,哪家没有多到令人发指的专利壁垒呢?当然,雷军为此也成立了知识产权公司来试图解决问题,但华为20年的积累小米3年就可以赶超么?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醉了。
对于小米而言,如果近期内或者3年后上市,其风险会远远大于要得到的利益。因为上市不仅让公司失去隐秘性,还有来自投资方的各方面问询,以及面临证监会的各种严格审查,这都是小米目前还不能接受的。但如果小米一直拖着不IPO,供应链控制还有专利方面的风险极可能演化成致命的问题,前景不妙啊。总之,小米需要下功夫在手机产业链的垂直深度上进行积累,同时也要继续构建自己生态链,否则无论是哪年上年或者不上市前景都不会太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