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需耐心等待 真正的智能时代仍远未到来
“联动”、“自动”与“智能”
智能设备,正在以及将经历三个阶段:“联动”、“自动”、“智能”。
两百多年前人们发明了继电器,利用电磁原理,使用小电压输入量,安全、远程的对高压电设备进行控制。今天大部分的“智能设备”其实和继电器类似 —— 使用手机控制电灯、插座、音乐设备,仅仅是“联动”。更进一步,使用控制中心,将感应-行动设备连结,比如感应到开门就打开电灯,感应到异动就打开监控,也仅仅实现了“自动”。
不管是继电器,还是联动、自动设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依赖“输入”,只是形式区分为激励量、操作、触发信号而已。
这些设备还是依赖输入,依赖人的智能。所以,目前我们称之为Smart devices,即聪明的设备,而非智能的(Intelligent)设备。
什么是设备真正的“智能”,我的理解,要解决三个问题:
1. 扩展人的感知力
几百万年来,人的感官都没有再产生质的进化,我们的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和山顶洞人没什么区别。但人类的智力不断进化,产生更强的思想和控制力,人需要更深入更精确的感知世界和自我。
人类历史上很多重要的发明,并没有直接产生生产力,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感知。我们需要精确的感知时间,于是有了手表;望远镜,扩展了我们的视力范围;电话,革命性的扩展了听觉所能及的距离。
人类对感知自然、感知自身的渴望,也一度疯狂:巫师来预测晴雨和吉凶,中医千百年来沉淀的望闻问切,甚至包括几千年来哲学家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求索。
大脑很容易适应持续的刺激,所以手表可以很快成为我们的一个“感知器官”,融入感知的体系。穿戴设备最早的形态,是运动感应,收集我们身体的数据,通过手机屏幕传递给大脑,扩展对自我的感知,作为大脑决策的依据。所以即使没有直接的“脑机接口”,通过视觉,也可以很容易的把智能设备作为扩展感知的一种方式。
所以我认为智能设备的基本功能,是扩展人类对自然、自身的感知,通过符合大脑感知模式的、有逻辑的整理组合,把信息传递给人。让人变得更敏感、更强大。
视觉是辅助感知传递的重要路径,Google眼睛抢占了视觉入口,我觉得是目前最为系统、深入的模式。此外,手机本身,其实也变成了人的第二视觉器官,变成了人看到更大世界的窗口。所以,不能忽视手机本身作为智能载体的作用。
2. 辅助决策
减少非关键问题的决策成本和执行成本。
就像互联网上严重碎片化的信息,我们的生活也正在被碎片化。
生活中有很多非关键的、重复的问题需要决策、执行。比如开车的时候听什么歌,和老婆去哪里解决晚饭,马桶上看点什么新闻等等。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一年中绝大多数的日子,这些事情都是重复的,非关键的,但它们耗费了我们很多的时间去决策。也有一些基本不需要决策的事情,我们也要花时间去执行。
小时候,一块石头也可能让我们消磨半天的时间。但现在,我们一天中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慢慢的一些非重要的事情会成为累赘。相比于我能用手机远程打开音响,我更乐意我的音响根据我的生活规律、身体数据、心理状况,自动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因为大部分时间,我在家里听歌并无目的。当然,也要具备非常便利的终止、人工干预等设定。
人类的控制力不断进步,从控制物质,到控制能量,再到控制信息。控制的未来可能是无需控制。
人机交互的方式,从需要键盘鼠标显示器等中间介质,到移动时代触之可及的交互革命,未来,依托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人机交互将越来越趋于没有交互。因为这些将变成人的感知器官一部分、变成人生活的基础环境。
未来的智能,也许是你感受不到设备的存在,但一旦离开,你发现生活又陷入到无聊、重复的碎片中。
3. 情感慰藉
数字世界正变的越来越冰冷。
曾经让人熟悉亲切的拟物的界面,正慢慢变成冰冷的数字符号 —— 代表放大的放大镜,代表下拉的抽屉,代表消息的信封…也许现在的孩子在生活中已经很难见到这些实物原型。不管拟物、扁平、material design、情感化设计,其实都是把人更深的禁锢进数字化的交互中。不管社交、通信软件做的再方便、再漂亮,也是把人与外部的联系箍进小小的屏幕边框内。
于是,成年人的世界观开始被设备重塑,孩子的世界则开始基于设备被建立。在信息化时代,碎片化的信息洪流中,人,自身以及自身在世界的投影,变得支离破碎、焦躁不安。
科技充分满足了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但对人更高层的需求:尊重、自我实现,则因信息社会的扁平化而越来越淡漠。
如果照这个趋势看,智能产生的情感,可能将是智能设备未来重要的使命。
有一部叫《Her》的电影,就探讨了数字化情感的问题,但最终数字女友离开的结局,将问题的解读留给了观众。这方面也有很多开始的探索,像个人数字助理siri,各种拟人机器人——软银的Pepper、激萌的Jibo等等。
智能平台
自动设备真的可以帮助人节省一些行动的力气和时间,但这不是大部分人的刚需 —— 是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刚需。所以我觉得,相比于费力气把电灯开关做到手机上,不如创造更好的“智能”轮椅、“智能”病床、“智能”义肢、“智能”老人房、“智能”婴儿床更有意义。
“联动”、“自动”与“智能”,必然是不同的进化方向。
人类至今没有掌握如何用计算机创造人工智能。生物的智能,可能是从混乱、偶然中涌现出来的,不可控制。但智能化的设备,在云计算、大数据作为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今天,完全可以做的更好。
以我粗浅的思考,智能设备及平台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
信息标准化共享
物联网是智能平台的基础。
最大范围、最大数量的接入数据,是产生商业模式、产生决策依据、产生智能的基础。
所有的设备数据都可被收集,用户的所有行为数据都可被关联,并且通过处理后可以提供给所有设备使用。廉价、简单、专注的设备,也可以和超级计算机具备平等的智能。
智能集中进化,决策分布执行
蜂群中不同分工的成员,每个都很弱小,但集合起来,形成群体之后,就会涌现出神奇的行为。
目前全世界的联网设备,已经接近人类脑细胞的数量,并且还在呈指数型增长。
每个设备都是一个传感器 行动器的组合,全世界大批量的设备收集的信息,在混沌中涌现的智能,再作用于同一环境内的设备组合,才可以呈现更强大的智能。
所以,设备的智能,必须通过大规模的数据积累和计算,在一个中心产生化学反应和持续进化。而到了每个家庭、每个人身上,具备了云端智能的行动器或行动器组合,能决策自身的行为,保证在任何环境、任何网络、任何时间具备快速行动的能力。
回归用户
一切的一切,还是要回归到用户的切身需求。
智能设备,如果只是人们赶时髦、尝鲜的玩物,必定产生不了持久的价值。应该是真正用户需要的、渴望的、梦想的。
在互联网的初级时代,可能靠刀耕火种也能收获满坑满谷,因为人们有需求,且需求够大。在互联网已经充分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时候,如何挖掘人心深层的需要,洞察用户真正的感知,才是面向未来的商业模式所需要探求的东西。
智能时代
智能时代,是人机交互彻底变革的时代。从PC时代透过鼠标键盘的交互,到无线时代的触之可及,人机交互变得越来越接近人本能的经验。智能时代,人机将没有交互,因为设备已经变成了我们的感官、融入进了我们生活的基础环境、成为了我们感情元素的一部分。
智能时代已来,人人在谈智能。
智能时代未来,智能正潜伏在设备的海洋中若隐若现,等待爆发。
- 上一篇
果粉和微软粉丝有何区别 图表给你答案!
数据统计公司 Ranker 收集了 2000万数据,用来区别苹果粉丝和微软粉丝之间的区别。根据这份最新的图标,果粉更喜欢宝马、梅赛德斯、Gap 和星巴克等品牌,而微软粉丝更喜欢雅虎、IBM、eBay 等品牌。苹果粉丝不喜欢三星,而微软粉丝不喜欢耐克。其他差异包括:
- 下一篇
攻略:《纪念碑谷》被遗忘的海岸第四章攻略
玩家存档分享(无需越狱一键安装) 纪念碑谷存档 全部关卡内购解锁。(通用版本) 立即下载 在11月12日,《纪念碑谷》迎来了全新的章程“被遗忘的海岸”,在这全新的章程中,玩家将体验一个全新的世界。但是复杂的关程仍是阻碍玩家推进的难题。下面小编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