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惊现最大坏账 引发市场风险隐忧
红岭创投的一纸亿元借款逾期公告,使这笔被称为“P2P行业最大的坏账”从风传变成了事实。红岭创投承诺,从9月10日开始,将分批垫付借款全部本息。
今年3月起,为了应对借款风险,红岭创投开始按比例计提借款风险准备金,但此次出现的亿元坏账,已然冲破风险准备金的安全堤坝。《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目前红岭创投风险准备金和股本金共计约为1.4亿元,其中风险准备金为8000余万元,不足以垫付。
而从今年3月开始,红岭创投就大力开展了大额借款业务,目前其大额借款金额累计接近24亿元,待收借款更是达到33亿元。此次垫付之后,红岭创投资金实力将受重创,也为其后续兑付能力埋下隐患。
在此情况下,承诺垫付的同时,红岭创投还将启动8亿元融资。“除了动用自有资金,还会使用增资资金,方案很快就会公布。”红岭创投内部人士昨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这次可以通过融资解决问题,但万一其他大单再坏掉一个,拿什么来垫付?”一位P2P业内人士认为,一两个亿的贷款,对银行来说微不足道,但对P2P平台来说,却是绝对大单。只要有一单出现坏账,绝大多数平台都将无法承受,而这也为以大额借款为主业的“类银行”平台敲响了警钟。
业内人士建议,在平台实力普遍有限的情况下,要降低坏账对平台的冲击,必须对借款集中度进行限制。
资金告急
红岭创投此前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26日,红岭创投累计成交额为50.9亿元,而目前已经猛增到87.2亿元,半年新增成交量为36亿元左右。
此次红岭创投逾期的1亿元借款共由四笔构成,其中,广州翠月纸业为3000万元,广州琳烽信纸业和鸣瑞纸业各2500万元,广州金山联纸业为2000万元。
截至目前,上述借款距离到期时间,最短的只剩下16天,最长的也只有73天。红岭创投表示,由于借款后续处理周期较长,为使投资者免受损失,投资到期日,其将先行垫付全部本息,从9月10日起,红岭创投将分批先行向投资者垫付本息。
为了控制借款风险,在开展大额借款的同时,红岭创投开始计提风险准备金。3月28日披露的2013年年报显示,该公司从当日就开始计提准备金,初始金额5000万元,计提标准为每笔借款金额年化1.2%,并每日在网站首页公布。但时至今日,红岭创投网站上并无相关数据。按照上述标准计算,后续计提风险准备金约为4000万元,合计约9000万元。
而根据红岭创投此前声明,逾期借款仅本金就达到1亿元,8000万元风险准备金不足以垫付,因此势必动用股本金。
根据公开信息,红岭创投总股本为5000万股,今年3月底,红岭创投曾披露2013年年报,但在30余页的报告中,主要围绕投资者、成交量、风控、重大项目等展开,并未披露每股净资产、货币资产、净资产、利润等重要信息,其自有资金外界不得而知。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致电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了解垫付方案及资金来源,周世平表示,正在做增资方案,且事情敏感,目前不方便接受采访。
而据红岭创投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实际业务中,根据借款方资质不同,准备金计提标准也有所差异,大致处于1%~1.2%之间,目前计提的风险准备金为3000余万元,加上初始金额,总额8000余万元。而加上股本金之后,红岭创投自有资金约为1.4亿元。
根据红岭创投增资方案,将在收购小股东股权前提下,将注册资本增加到5亿元,增资规模将在8亿元以上。
但无论如何,此次出现的亿元坏账,已从红岭创投精心浇筑的安全堤坝“溃围而出”。根据红岭创投8月28日披露,截至目前,其待收本金总额为33亿元,其中包括今年3月24日以来完成的23个大额借款项目,涉及总金额接近24亿元。
“包括银行在内,不管风控好还是不好,都不可能做到完全不发生风险。这次可以垫付,但万一要是其他项目再坏掉一单,拿什么垫付?”上述P2P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融资固然可以解决问题,但总不能靠不断融资缓释风险,而这是该平台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给“类银行”敲响警钟
周世平此前曾公开表示,500万元以下小单风险很大,坏账率可能达到5.16%,盈利空间很小,所以未来业务方向转向大额贷款。今年上半年以来,无论是业务模式,还是风控,红岭创投都在向着银行靠拢。而这从人员构成中可见一斑。
大量吸收银行或有银行工作经历人员,充实管理层力量,是红岭创投开展大额借款并向银行靠拢的主要依仗。在红岭创投管理团队中,不少成员来自银行或曾在银行任职,而且规定分公司负责人必须有担任银行分行行长经历。
据红岭创投内部人士介绍,目前其有银行经验的管理人员已经多达数十人。其中,六人来自银行总行,八人曾担任银行分行行长,有银行分行和一级支行工作经历的则多达二三十人。而现任总经理最高曾任原深发展银行行长助理、审贷会主任。
周世平此前也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管理层由银行中高层有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一是主要出于风控考虑,开展业务容易上手,便于提高运作效率,二是看中他们在银行任职时积累的大量资源,可以迅速获得项目。
“在管理层主要来自银行的情况下,不能说业务、风控、理念都是在复制银行,但模仿肯定是少不了的。”深圳某P2P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
事实上,在红岭创投内部,对此也颇为认可。甚至有部分人还认为,这种模式可以与银行展开竞争。
除了红岭创投,采用这种“类银行”大额借款模式的P2P平台不在少数。而此次红岭创投亿元大单出现坏账,亦为P2P大额借款敲响了警钟。监管层对此也并不支持。
“北京有个平台一直渲染他们的大额借款模式,但据我们了解,有关部门对这种模式是不太认可的。”一位P2P人士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说,虽然监管举措尚未出台,但监管部门对P2P大额借款并不支持。
引入贷款集中度遏制冒进
而最重要的问题还不在这里。投哪网CEO吴显勇认为,商业银行体量巨大,贷款分布在不同行业和企业,业务高度分散,这极大降低了银行风险,即便贷款企业破产,几个亿的资金,也不会对其形成冲击。
网贷之家创始人徐红伟也认为,不同于实业,P2P的金融属性决定了只要有借款,就不可能保证不发生风险。对P2P平台而言,单笔借款金额过大,根本无法将风险分散。
“大小是相对的,对银行来说,一两个亿其实很小,但对P2P来说,绝对是大单了,风险太大了。”吴显勇说,大额借款往往涉及不动产抵押,而这本身就是放大杠杆,意味着更高的风险和更低的受偿率。而P2P平台眼下实力普遍弱小,很难抵御大额借款风险。
此外,目前在P2P平台上大额借款的企业,多数来自风险暴露、正规融资受限行业。红岭创投已完成的23个大额借款项目,涉及纸业、地产、大宗商品贸易等多个行业,资金用途为工程款偿付、装修及土地出让金偿付等,风控措施多为房产、货物、股权抵押、个人连带责任或第三方担保。
“借款方的行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绝对行或不行。但在P2P平台大额融资的企业基本都是银行不要的客户,边际成本完全不同,银行风控体系一下很难适应,因此千万不能照搬。”徐红伟认为,借款风险暴露有一定滞后性,P2P平台多数从业人员不具备相关经验,缺乏风险管理经验,很难胜任大额借款要求。
借款集中度迷思
“我个人觉得,大额借款做这么多,有些冒进了,但平台业务做得很顺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冒进的念头。现在监管对P2P还处于谨慎支持阶段,我个人非常反对做大单。”上述P2P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
此次逾期的1亿元借款,并非红岭创投的第一笔大额借款。公开信息显示,早在去年8月,红岭创投就在零星开展大额借款业务,但项目数量较少,借款金额也相对较低,单笔金额均在1000万~5000万元之间。
大额借款真正成为红岭创投的业务常态,是在今年3月24日之后。不但项目发布频率加快,借款金额也大幅上升,成交量因此猛增。最近半年成交的36亿元借款中,绝大多数都和大额借款项目有关。
公开信息显示,红岭创投上述23个大额借款项目,涉及金额接近24亿元,其中最大的一笔金额达到3.5亿元,最小的一笔也有2000万元,其他多数在1亿元至2亿元之间。
有业内人士认为,红岭创投亿元大单出现坏账,实际上是击中了P2P平台普遍存在的风控软肋。但徐红伟并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发生在红岭创投身上的风险,其实是为P2P平台敲响了借款集中度的警钟。
网贷之家在一篇分析文章中认为,发布大标前,红岭创投借款结构高度分散,但大标导致分散度下降,出现5000万元的分散度敏感点。总体来看,红岭创投借款分散度在好转,但现有大标需要一段时间消化,未来走势则有待对后续发标情况进行观察。
金额动辄上亿的借款,已经超过了平台自身的资金实力。以红岭创投为例,其风险准备金和股本金虽然达到1.4亿元左右,但其借款中,单笔金额超过1亿元的却达到9笔,最高的一笔更是达到3.5亿元,集中度高达250%左右,最低的一笔为2000万元,集中度也达到15%。
“从自有资金的角度来看,这个借款集中度太高了,风险实在太大。”吴显勇说,而与借款集中度相对应的,是不断积累的借款风险。如果不进行外部融资,仅此次逾期的1亿元借款,就将侵蚀红岭创投绝大多数自有资金。
“从目前来看,只要有一笔亿元大额借款出问题,就足以把超过90%的平台打趴下,因此关键在于限制单笔借款集中度。”徐红伟亦称,P2P平台应当借鉴银行贷款集中度的监管经验,而监管部门未来也可能对单笔借款和自有资金比例进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