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硬件长期赤字的商业模式
西田:这次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VITA的价格设定。这方面,我遇到的人基本上都是持好评的。当然,就绝对价格而言并不算低,但是对于拥有那种水准性能的便携机来说,已经是相当破格的了。低于250美元,25000日元的价格对于SCE来说究竟是一个什么定位呢?
平井:在以前就提到过,我自身认为通过硬件单体实现的赤字黑字话题没有什么意义。不过大家还是很在乎这个的。
虽然我认为一开始是有挑战,但尽可能快地让硬件实现赢利是最初就确定的经营模式。
我认为的挑战,包含自己在内全公司面临的课题有3点。
一是,要制作出究极的掌上游戏机。彻底地听取发行商制作商的意见后,计划要制作出究极的掌上游戏机。
二,一开始就要设定成用户能充分接受的价位。
三,不想花上4年5年的时间,期间让软件和周边来将硬件撑起来。
不在上面三点达到平衡,商业模式和平台设计不能三只脚站稳,我就不会说开始。我不会为了追求性能定价79800日元,也不会设置19800日元,拿出让人觉得“和PSP没多大变化”的产品。
就算在这几点上达到了平衡,还是产生了另一个大的争议,还有其他挑战。
先从结果说好了。结果就是SCE的团队经过大量的努力,充分地将三点统一了起来。
更具体的说。价格29980日元经营会怎么样?24980日元又会怎么样?这样的讨论是有的。不过像刚才所说,不会花上4,5年的时间才让硬件单体实现赢利。
西田:也就是计划在初期,硬件单体和其他环节不一样,会有一段基本不能获利的时期,但是会在早期就脱离这一阶段。所以才会设定成24980日元这种“便宜但不是大出血”的价位。
也许各位会觉得意外,不过这次是和当初称为“高价”的PS2,还有PS1是同样的经营模式。硬件在短期内会脱离赤字状态,尽量延长通过软硬件共同赢利的时期,这就是SCE强盛时期的“必胜套路”。
PS3就不是这样的。现在的技术开发难度增加,研发费用很容易变高,游戏平台的开发风险比起PS2之前的时代严峻了很多。但是VITA在处理器环节上得到了伙伴的帮助减小了风险,让SCE能够实行接近之前的“必胜套路”。
在其他方面,我还注意到一点。
发布会的时候,PS3作品的发表赢得了盛大的欢呼,但是VITA会怎么样呢?价格和名称发布的时候当然是,不过总体上是沉稳的印象。这是不是也说明美国市场对掌上游戏机是一个很清醒冷静的态度呢?
美国市场和日本那样在掌机上也追求“厚重游戏体验”的市场不一样,我感到这是一个大的挑战。
平井:提供厚重游戏体验,也就是用户用评价做出了业界没有给出的答案,不是么?
PSP在世界突破了7000万台。这绝不只是在日本市场上受欢迎,在生命周期内观察,美国和欧洲也是很受欢迎的。更何况在日本还出现了《怪物猎人》这样的作品。
美国市场不是对掌上游戏机没有兴趣。我认为需要的是要坚定地将VITA这样有着可能性的产品投入进去。
还有一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市场正在扩大。无视这一点逃避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们使用了PlayStation Suite进行应对。
从以上平台转移到PSV的玩家会有,在以上平台用PlayStation Suite进行游戏的玩家也会有。所以我们采用了两面同时下注的战略。
况且VITA并不是处于只凭针对游戏特化的部分来决胜的世代。
|